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公告研报 > 详情

电化学储能研究报告摘要

2023-01-04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需要时再释放出来。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电池储能等,其中,抽水储能、电化学储能应用较为广泛。本报告重点研究电化学储能。

I.行业研究

基本概念:通过电化学储能技术,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下来,并适时反馈回电力网络。从技术路径来看,电化学储能靠储能电池实现。储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以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蓄电池和钠基电池等储能技术为主。其中,锂离子电池在现有电化学储能装机中占比近90%,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战略背景:受全球气候变暖、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不断消耗等因素影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向低碳化转型。国际社会对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重视,许多国家已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其中光伏与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预测,在碳达峰、碳中和趋势下,光伏与风电在我国的发电量占比,有望从2021年的11.7%,增长至2030年的27%,在2060年达到66%。

政策支持:2022年2月,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市场现状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9.8GW,同比增长25%,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再次下降,降幅为3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3GW,同比增长75%。2021年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0.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GW,达到2.4GW/4.9GWh,同比增长54%,以源侧新能源配置储能和独立储能应用为主;新增百兆瓦级项目(含规划、在建、投运)的数量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达到78个,超过2020年同期的9倍,规模共计26.2GW;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接近90%。

发展趋势: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的快速下降,未来10年,整个储能系统的成本将下降46%。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速度超过预期,使其在多个主要能源市场成为天然气发电厂的有力竞争对手,预计电化学储能将成为中国储能装机容量的核心增长动力。

产业分析:电化学储能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电化学储能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上游的设备主要包括涂布机、搅拌机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对于一个完整的储能系统,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及其他电气设备。电池组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产业链下游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电力系统储能。发电侧包括电力调峰、辅助动态运行、系统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等;输配电侧主要用于缓解电网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扩容升级、根据区域电网负荷及时进行调峰调频等;用电侧主要用于电力自发自用、峰谷价差套利、容量费用管理和提升供电可靠性等。

竞争格局:储能技术提供商,储能PCS提供商,储能系统集成商。

II.投资策略

各细分领域重点关注的核心企业。

III.机构布局

头部机构电化学储能领域布局。

IV.结语

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超预期,电化学储能处于明显的高速发展阶段,该领域具有明确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我们希望借此研究报告,全景式地展现电化学储能行业的发展空间、竞争格局、机构投资等内容,并将持续更新此项研究。守正,坚持在能力圈内,挖掘具有高确定性的投资标的;出奇,用多视角看待问题,从中发现边际变化的可能性。及时把握行业最新动态,获取优质企业及领先投资机构信息,为投资该类企业和机构做好储备。


因涉及非公开数据和保密要求,如需详细报告,经确认保密义务及责任可联系我司索取:info@jbzfund.com



公司地址: 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嘴金融城三号T3栋9层

电话/传真:+86 23 67792227

网站地图